【大紀元2012年09月16日訊】9月12日,有ID為「過客銘」的網友在天涯上發表了一篇「中日開戰,你願意上前線嗎?」的帖子。帖子的大意是:這次小日本計劃正式實施釣魚島「國有化」,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稱將對此採取必要措施,如果中日開戰,你願意上前線嗎?大概原本是忽悠網民愛國熱情的帖子,沒想到調查的結果令人十分愕然,居然95%以上的回復是「不去」,個別被埋沒於一片反對聲浪中、對上前線「贊成」的回復也是持有「讓黨員、官二代」先上的觀點。
網友們反對不去的理由顯然是這個國家他們「愛不起」。當貪官遍地都是,當官二代、富二代肆無忌憚地揮霍,當秘密出賣的土地已超上百萬而當局沒有一聲抗議,當軍費逐年增長,當強拆房屋、強征土地已成家常便飯,當地溝油、三聚氰胺讓我們無處躲藏,當戶口成為不少人生活中的障礙……有多少人會認同這樣的政府?有多少人會為這樣不愛人民、不把人民當回事的政府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的確,享受著「賤民」待遇的中國人的想法並沒有錯,如果發生戰爭,衝上前線的理應是軍隊,如果軍人不夠用,還有「最先進的份子」8000萬黨員,還有享受著一黨專制帶來的種種好處的官二代、富二代,大概最後才輪得到「屁民」上前線吧。
顯然,中共今日再拿「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大旗忽悠老百姓的作用已然是十分有限。或許,昔日的英國貴族可以告訴中共如何才可以讓老百姓心甘情願地為自己的國家奉獻一切。
以一戰為例。史載,英國一戰中獻身的貴族數量十分龐大。在英國的陣亡者名單中,就包含了6名上院貴族、16名從男爵、近百名上院貴族之子。而在數千名參戰的伊頓公學貴族子弟中,傷亡率亦高達45%,而當時並未脫離「貴族子弟校」保守傳統的劍橋大學有萬餘名在校師生參戰,其中數千人陣亡。這其中還包括當時的首相阿斯奎斯極為優秀的長子雷蒙德。
雷蒙德是溫徹斯特公學和牛津貝列爾學院畢業生,以天賦智識著稱,在校時橫掃各種優等獎學金,是其時代公認的最卓越的牛津古典學者。他在1902年成為萬靈學院成員,1904年成為出庭律師,在海牙國際法庭歷練過,是泰坦尼克號沉沒案件的顧問律師之一。他也是英國當時著名的貴族和知識份子團體the Coterie的核心成員。一戰爆發後,負有責任感並對真理堅信不疑的雷蒙德主動參戰,最終被子彈擊中胸部而亡。雷蒙德的死給了其父親重大的打擊,因為他一直為其驕傲。
阿斯奎斯首相家庭在一戰中的損失,是英國上層社會許多貢獻出他們的兒子的家庭在大戰中遭受的深痛巨創的一個典型代表。據說,因為貴族傷亡巨大,兩次世界大戰後,為數不少的貴族頭銜都失去了首選繼承人,不少貴族家庭財產的去向,就此徹底改變。
是甚麼原因讓英國貴族甘願做出這樣的犧牲?為甚麼英國貴族在戰時沒有躲在大後方向士兵們喊:「不怕死的給我沖」,而是身處前線,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振臂一呼「不怕死的跟我上」?原因就在於貴族天然的責任感使然。「國家興亡,貴族有責」的觀念一直為英國士紳引以為傲。傳統的英國紳士任俠仗義,尊崇騎士精神。騎士精神的顯著特點便是尊崇「主僕」意識。英國貴族視自己為「主」,但作為繼承騎士之風的「主人」必須要以身作則,以高尚的道德感召力來領率「僕從」。
也就是說,正因為英國貴族身先士卒,英國的老百姓才甘願為國家赴湯蹈火。而所有的陣亡者,無論是軍官與士兵,富人與窮人,貴族的孩子與平民的孩子,乃至不同信仰的人們之間,墳墓上都樹立著統一的簡樸的墓碑,並無區分。這也就可以解釋很多英國人為何對擁有這種貴族制度而驕傲、而滿足,因為貴族代表的不是物質上的富有,而是代表一種高超的品格,一種讓人敬仰的精神境界。
而中共所謂的紅色貴族有這樣的精神和氣質嗎?除了肆意剝削老百姓,就是恣意地享受權力帶來的種種的好處,完全沒有道德感,沒有對國家、人民的責任感,這樣得不到民心的政權焉能不垮?只爭朝夕罷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