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日星期六

法廣採訪曹長青談韓寒作品真假

(法國廣播電台記者小青報導)韓寒被很多人認為是一位直言不諱,筆鋒犀利,調侃當局,嘲諷世俗的年輕作家,得到不少人的追捧。最近圍繞韓寒是否作假的問題在中國分成挺韓派和倒韓派。旅美學者曹長青也發表了多篇文章,質疑韓寒作品非其本人所寫。此前曹長青也曾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被認為與中共對抗的異議作家高行健的作品給予不少批評。對於批評中國政府的人我們是否應該質疑他的作品,真實性重要還是意識形態重要。在今天的專題節目時間,我們請曹長青先生談談他的觀點。

記者:最近國內圍繞對作家韓寒的爭議,有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對一個年輕又敢於直言的作家如此苛刻,因為當今的中國,這類作家不多。而且對韓寒的打擊將會讓其他那些趨炎附勢的作家頗為得意,你怎麼認為呢?

曹長青:這是兩個層次的問題。首先,韓寒涉及的是造假,他的得獎作文和小說,還有博客等等,如果都是別人代寫的,那這就是一個欺詐的問題。在如何看待真假這個問題時,韓寒的其他觀點,以及批評了韓寒是否會讓中國那些趨炎附勢的作家得意等等,都不應該放在考慮之內。人們要考慮的主要是韓寒是人造的,還是真的「文學天才」。如果他整個人都是靠謊言堆起來的,也就是他當年的獲獎作文和小說什麼的都是他父親代筆的,這就明顯是欺騙大眾,是一種商業欺詐。因為他的書也是商品。這跟那種有毒的假奶粉在性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傷害身體,一個毒化靈魂。

我在看待這類問題時,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真實的價值高於任何意識形態,不管什麼政治立場,都要讓位給真實、真相。共產主義的核心就是謊言,只有真實才能戰勝謊言。

第二個層次,韓寒被質疑造假,韓寒要倒掉了,中國的那些官方作家不見得「頗為得意」,因為韓寒去年曾發表了論革命民主自由的所謂「韓三篇」,在這些博客文章中,韓寒清晰明確的說,「中國人的素質低不適合民主」,還說什麼中國「和平革命的條件也不成熟」,甚至還說共產黨有八千萬黨員,三億親屬,已經「龐大到了」「它就是人民本身,而人民就是體制本身」。

韓寒的這種素質論,黨就是國家,黨就是人民的說法,完全和共產黨的專制宣傳一樣。中國人素質低不能民主,那不就等於直說,要共產黨一黨專制下去嗎?所以中共主要喉舌《環球時報》馬上發文章支持「韓三篇」,讚美韓寒。整個中宣部的力量可能都沒有韓寒起的作用大,因為韓寒是名人,又原來以嘲諷時政著稱,博客有五億的點擊量,所以韓寒的中國人素質低不能民主的論調,就更能起到對青年人洗腦的作用。

所以看到今天韓寒被質疑造假,韓寒的文學天才、青年領袖的地位和形象岌岌可危,甚至要垮掉,那些中宣部呵、《環球時報》呵,還有那些對當局趨炎附勢的作家等等,不會「頗為得意」,反而可能會相當沮喪、不高興。這從官方媒體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來。現在質疑批評韓寒的有點份量的文章,在官方媒體上幾乎都發不出來。倒是歌頌讚美偏袒韓寒的文章,在官方媒體上還是主體,說明中國官方在保韓寒。
其實只是從官方保韓寒這一條,就可以明白韓寒是怎麼回事。但是已經被證明多次的一個結局是,共產黨是挺誰誰倒,這次韓寒可能也不會例外。

記者:當年你對高行健也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評。高行健是唯一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文作家,也是遭中國當局封殺的作家,對他的批評也會被認為是幫了中國政府的忙。你怎麼看?

曹長青: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我曾寫過十多篇系列批評高行健作品的文學評論。認為高行健的作品不僅非常次劣,甚至他屬於「偽作家」,因為他的兩本主要小說《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文字粗劣,毫無文學價值,思想性也極差。但當時中國政府也在批高行健,但中國當局的批判,是從政治角度,主要因為高行健得諾貝爾獎,被看成是西方對中國的陰謀。其實高行健和韓寒的性質有相像性,都有一個真偽的問題。涉及到真假的問題時,高行健和韓寒的政治立場是不是反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作品是不是具有文學和思想價值,是不是偽作家;韓寒是不是人造的,是不是欺詐。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其實,我當年批評高行健的作品偽劣,不是幫了中國政府的忙。而是共產黨以意識形態高於一切的思維和做法,禁止高行健的作品進入中國,結果卻是幫了高行健的忙。如果高行健的那些小說可以自由地在中國出版發行,他的作品之糟就會被更多的中國讀者和評論家去評論。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政府「救」了高行健。

記者:如果高行健的作品這麼差,為什麼諾獎委員會頒獎給高行健,這是什麼原因呢?

曹長青:我覺得至少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諾獎百年,沒有中國作家獲獎,對諾獎評委會是個壓力。中國人口世界第一,中國人歷來很看重文學,也有悠久的文學史,在諾獎百年之際,評委會想找個中文作家,有這層考慮。
第二個原因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中,只有一個人懂中文,就是漢學家馬悅然。但他是個古漢語學者,主要研究中國古籍《左傳》《公羊傳》什麼的,曾把這些書中的「其」字列表進行語意分析。大家都知道,古文研究和文學評論(包括鑒賞)是兩個專業,是兩回事。我曾採訪過馬悅然一個半小時,發現他對中國文學、世界文學的瞭解和把握都非常有限,文學知識貧乏,同時他又很自負。所以當高行健等海外中國作家到他那裡遊說、講解吹噓自己的作品多麼偉大時,這位古文專家就被「一葉障目」了。其他評委都不懂中文,當然就主要得靠馬悅然介紹和評價。各種偶然因素,碰出這樣一個結局。

記者:有人說昆德拉的作品比高行健的深刻多了,但是昆德拉沒獲獎,這說明什麼呢?

曹長青:當然了,在反對共產主義上,昆德拉的作品有原創性,其思想深刻程度遠遠超過高行健,更不要說藝術性了。高行健的作品在思想性上毫無原創,連copy都達不到,更不要說藝術品質之劣。在昆德拉仍健在時,諾貝爾文學獎給了高行健,而沒給昆德拉,這不僅毫無公平可言,簡直是對文學的褻瀆,是非常荒唐的事情!

記者:中國鮮有真實可信,或者說有價值有水平的文學批評,你認為這同中國文化有關還是同中國是一個共產黨國家有關,意識形態劃分常常阻礙對作品真正的評價?

曹長青:我覺得這首先跟中國仍是共產黨國家有關,因為中國仍是文化專制。這是根本的原因。因為只要文化專制,就是一言堂的,一種聲音和標準的,從根本上必須服從當局的意識形態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中國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批評。因為文學批評就包括對思想價值的評斷,對真實價值的肯定,對文化專制的批判,對中共所代表的那種虛假和媚俗,也就是昆德拉所說的那種Kitsch的否定。

另一個層面這也跟中國文化有關,因為中國無論是幾千年文化,傳統文化價值取向上,缺乏對個人、個性的推崇,缺乏對人的尊嚴和人的生命的重視,基本是強調群體主義的,是扼殺和摧殘個體的。這就極大地局限了高揚人性、高揚人道主義的優秀作品的產生。鮮見優秀作品,怎麼出優秀的評論家呢?
中國作品難以打向世界主要是具有普世價值的東西太少,探討人性的作品太少;主要都是些描述人際關係的東西,而且描寫人心陰暗面的東西太多。用中文寫作的,好不容易有個高行健獲獎了,結果無論他的作品的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一塌糊塗。簡直是跟中國人開了一個大玩笑,是非常令人悲哀的一件事。

記者:你曾經說,對事不對人,但是在中國,或者說在中國人這個圈子裡,這似乎行不通,是不是?

曹長青:不管是不是能夠行得通,都應該提倡這種價值,堅持這種理念。那就是不因人廢言,不跟人而跟理念,跟「對錯是非」的價值。中國人總是強調面子,而不是道理;強調人情世故,而不是大是大非,如果知識人都是這樣一種取向,整個社會的文化氣氛就會渾渾噩噩。
這次在質疑「人造韓寒」這個事件上,再次顯露出來,很多知名的所謂公共知識份子,還有像《南方週末》等這種比較開放的媒體,仍然是從意識形態立場出發,即使面對那麼多對韓寒造假的揭露、分析文章,還是力挺韓寒。他們不看真假,只看立場,這是非常可怕的一種傾向,就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但只要不擇手段,最後的結局一定是跟自己的錯誤一起同歸於盡。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