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上 面这个故事中的寻父青年的第二个儿子,就是我的外祖父,我们山东叫姥爷。姥爷和姥姥生有两男两女,姨是长女,母亲是次女,然后是大舅和小舅。这个故事就是 小时候母亲讲给我们听的,她是从她的大娘那里听来的,也就是寻父青年的大儿媳妇。母亲小的时候,她的祖母还活着,就是那位大脚的、脸上有麻子的媳妇儿,我 的外曾祖母。

据母亲讲,这个故事在我们的县志上有记载。不过我暂时回不去国,所以有些细节也无法去考证。而且县志上记载的也不一定是完全准确,因为我就听过母亲和小舅的争论,争论的具体内容忘了,只记得是关于这段故事的某些情节。

因为有了这样的长辈,所以母亲那一代还是非常孝顺的,这在他们镇子上也是很有名气的。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就大不如前了。用母亲的话讲就是,不孝顺,尽管我们和平辈分和年纪相仿的人比比,觉得我们自己还不差。

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文革开始,1966年夏天。我父母那个时候,已有了三个女儿,所以一心巴望着能生个儿子。一看又是一个丫头片子,别提多失望了。父亲很长时间都不稀得看我一眼,一直等到我几个月大了,会笑比较好玩以后才偶尔的抱抱。

小 的时候,找不到书看,我又非常喜欢读书。仅有四年级文化的母亲保留了一些她喜欢的书便成了我的启蒙。虽然我自己那个时候全是囫囵吞枣,只是读个故事大概。 父母亲都会讲很多故事,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每天天黑以后,讲故事就成了就好的童年回忆。岳飞的精忠报国,杨家将的智勇多谋,唐僧的“迂腐”和孙悟空的 火眼金睛,等等都成了记忆中的经典,影响我至今。

我1974年上学,还是文革时期,我和其他千千万万那个时候的学生一样,对毛主席、共产 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忠诚万分。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就像我们在加入红小兵时举起拳头宣誓中说的一样。一本“欧阳海之歌”伴随着我走过 了我的少年时代。毛主席逝世的时候,年仅10岁的我哭得晕了过去。少年的我心中在想,毛主席逝世了,中国人民将怎么办啊?难道我们又要回到那暗无天日的旧 社会吗?

再后来,知道了范仲淹、辛弃疾、文天祥等这样的古代的贤人志士。他们的为国为民和至死不渝的气节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记印,“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都成了我 的人生座右铭。

初中毕业的那年夏天,我们举家南下,由长白山下的小镇,迁回父母的家乡胶东半岛,作为由少年成长为青年的我经历了世态炎凉、 人情冷暖。我不明白社会怎么和书上写的不一样,和老师讲的不一样?恰值改革开放也开始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困惑的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去面对这样 一个变化了的世界。

由于家境贫寒,环境的改变,再加上高考的压力,我患了严重的神经性头痛、贫血、血压低、先天性腰疾以及由此引起的长时间 背痛、失眠、便秘等多种疾病,心情闷闷不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考上大学,工作,又回到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接触社会越多,我的失望就越严重,我觉得 目前这个世界哪里是我要的生存的地方啊。我多么的渴望我们生存的世界能够人人善良,互相帮助,热情友好。可是这样的世界在哪里呢?